停牌10个交易日后,亚星化学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预案出炉。11月17日晚间,老牌化工国企亚星化学(600319.SH)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一化学”)100%股权,发行股份价格为5.83元/股,同步募集配套资金。
通过此次收购,亚星化学将深耕盐化工领域,进一步拓展形成“氯碱+PVDC新材料+溴系阻燃剂”的多极联动发展架构,同步吸纳新材料、钾盐、膜材料等协同业务,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分散经营风险。此外,借助天一化学的稳健经营能力,将显著增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现资产质量的优化提升。
增发股份+现金支付,收购溴素阻燃剂龙头
(相关资料图)
重组预案显示,亚星化学拟向天一控股等24名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其持有的天一化学100%股权,发行股份价格以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亚星化学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80%为依据,作价5.83元/股。
与此同时,亚星化学还将募集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支付本次交易税费、人员安置费用等并购整合费用,也可用于标的资产建设项目、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用途。
交易完成后,天一化学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控股股东仍为潍坊市城投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潍坊市国资委。
据了解,此次收购标的天一化学,是化工领域具备多维度竞争壁垒的优质企业。作为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业务覆盖阻燃剂、新材料、钾盐、膜材料四大核心板块,布局清晰且协同性突出。
核心业务方面,天一化学是溴系阻燃剂细分领域公认的“隐形冠军”,坐拥国内最大产能与产量,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在技术层面,其膜材料业务构筑起深厚壁垒:扩散渗析膜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有力支持国家战略,保障国内供应链安全;电渗析均相膜实现关键国产化替代,性能指标与制备工艺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稳健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为此次交易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天一化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天一化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83亿元、11.20亿元、6.9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0.71亿元、0.34亿元。资产负债方面,2023年年底、2024年年底及2025年6月底,天一化学总资产分别为21.83亿元、24.29亿元和25.43亿元,总负债分别为9.61亿元、11.28亿元和11.99亿元,对应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4.04%、46.44%、47.14%。若顺利收购,不仅可增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还将有效压降资产负债率。
构建“氯碱+PVDC新材料+溴系阻燃剂”多极联动发展架构
作为潍坊市盐化工领域资源整合核心平台,亚星化学聚焦氯化聚乙烯(CPE)、PVDC、烧碱、双氧水、水合肼等核心产品,依托“离子膜烧碱—副产氯气/CPE、PVDC—副产氢气/双氧水/水合肼”的循环经济链条,以氯碱为起点,延链闭环发展,构建起兼具业务协同与循环效应的独特经营模式,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2019年年底,亚星化学生产厂区开始实施整体搬迁,受此影响,公司主要产品氯化聚乙烯(CPE)的行业竞争格局被重塑,公司行业地位受到影响,目前公司还处于搬迁后的产能恢复期,经营成效承压。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选择借助资产并购主动破局,将收购标的锁定同属盐化工领域的天一化学,旨在通过业务优化、产业协同实现跨越发展。
业内分析指出,此次收购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业务优化、产业协同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厚业绩。一方面,上市公司构建起以“氯碱+PVDC新材料+溴系阻燃剂”为多极核心,新材料、钾盐、膜材料等业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完善的业务布局将对冲化工行业下行周期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天一化学的稳健经营能力将直接增厚上市公司营收与净利润,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亚星化学自身新建项目也将为转型赋能。公司4.5万吨高端新材料(PVDC)项目、500吨/年六氯环三磷腈及500吨/年苄索氯铵产业化项目已建设完毕,目前正办理试生产许可审批,计划四季度内投运,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表示,此次重组是亚星化学在传统化工行业转型提质关键期的战略布局,通过引入优质资产提升自身经营实力,借助业务协同打开成长空间,为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和提质转型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