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中海航运、赫伯罗特等主要船公司相继发布新一轮欧线运价调整通知,自2025年11月15日起实施。这是继10月底首轮涨价后的又一次集中调价。

此次调价涵盖多条欧洲航线,涨幅显著,预示着海运市场正式进入年末旺季的价格博弈阶段。

涨价幅度一览


(资料图片)

各大船公司此次调价幅度各有不同,但整体呈现上涨态势。

地中海航运(MSC) 对远东至欧洲航线实施新的费率标准,其中小柜运价上调180-400美元,大柜运价上调300-500美元。

赫伯罗特(HPL) 的涨幅更为明显,远东至北欧航线小柜上涨400美元,大柜上涨600美元,成为此次调价幅度最大的船公司之一。

达飞轮船 则宣布将亚洲至北欧的FAK费率调整至小柜1700美元、大柜3000美元,相比10月份的价格分别提高了300美元和400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价距离10月中旬首轮涨价仅半月,且涨幅显著。例如,达飞10月15日曾将亚洲-北欧大柜费率从1800美元提至2500美元,而11月再次上调至3000美元,两个月内累计涨幅达67%。

市场动态分析

此外,欧洲航线运价指数近期持续走高。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表明,欧洲航线运价指数已达965.6点,周涨幅17.4%;而地西航线运价指数更是上涨至1249.1点,单周飙升26.3%,创下近期新高。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船公司通过控制运力投放来支撑运价上涨的策略正在发挥作用。本周中国至欧洲航线计划投放运力放缓至29.5万TEU,但预计下周将有所回升。

与此同时,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一方面即期运价有所回落,11月3日SCFIS欧线指数环比下跌7.9%;另一方面,船公司却持续释放涨价信号,形成鲜明对比。

涨价背后动因

此次集体涨价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传统旺季驱动,舱位供不应求

四季度是欧美市场传统出货旺季,叠加海外圣诞节前备货潮,舱位需求持续高位。上海航交所数据显示,10月11日当周,欧洲线运价较前一周上涨10%,地中海航线涨4.9%,显示需求端支撑强劲。

红海局势持续,绕行成本激增

由于红海安全风险,多数班轮公司仍选择绕行好望角,航程增加约30%,燃油消耗与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赫伯罗特等船司在调价公告中明确提及“运营成本增长”为涨价依据之一。

船司策略:通过提价稳定市场

面对运价波动,头部船司采取“分阶段提价”策略。10月中旬,马士基、达飞等曾通过“挺价”稳定市场情绪,例如马士基连续三周维持大柜报价1800美元不变,传递挺价信号。此次集体调价,既是前期策略的延续,也是对市场货量支撑的试探。

此次船司涨价能否持续需要观察两大变量,首先看旺季需求成色,即11月中下旬至12月出货高峰的实际货量;其次看运力调控效果,也就是船司是否通过削减运力(如空班、减速航行)进一步支撑运价。

对于货主而言,建议密切关注船司11月宣涨落地情况,灵活调整出货节奏。对于投资者,更加需要警惕期价升水结构下的回调风险,短期或以区间操作为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