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又叫“黑色黄金”,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广泛使用于军工、航天、新能源等领域,长期受到美日垄断,进口价高达几百万一吨。

如今我国主动出击,不仅打破垄断,实现国产替代,还将“黑黄金”砍至白菜价,实实在在将定价权窝在自己手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端制造崛起的决心与魄力。


(相关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碳纤维,还有刚刚重新起飞的国产C919大飞机、盾构机,甚至是日产“赛乐端”生物科技,都在被中国制造逐个突破,甚至拿下市场主力的位置。

1、 中国制造出击,美日垄断梦碎

碳纤维“制造难度堪比芯片”的特性,让美日等国长期对我们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就连高价购买,也要时不时颁出限购令搪塞一番,还经常“通知式涨价”,一手赚钱,一手打压。

为了不继续受“窝囊气”,我国决定自主研发。2000年,光威集团创始人陈光威带领其团队做出中国第一条可量产碳纤维的生产线,一朝摒弃40年“卡脖子”困局,“禁运”防线随之撕破,进口碳纤维价格下探75%,被别国垄断的天价高科技,终于变成了“白菜价”。

苦尽甘来后,好事接二连三。CCF700、CCF800、M40J、M55J等关键技术相继突破,形成产业化。由上海石化研发的48K大束纤维,质量冲进国际水准。该公司成为全球第4家手握该技术的企业,已完成生产线交工。

除了自主研发突破,生科领域的弯道超车,更让国人扬眉吐气。10年前,美老龄研究中心发现“青春分子”(赛乐端主要原料)可提高哺乳动物细胞活性,使毛发、肌肉力量和大脑记忆等指标重回峰值,故而拉长生命年限。

同样因为技术垄断,上述物质单瓶价格高达百万,仅秘密流传于顶级富豪和科学家手中,而我国最为老龄大国,背后2.6亿消费市场被熟视无睹。直到长寿国日本落地成品“赛乐端”,通过亰JD东联接国人,入驻两月成交千万,收获数万好评,这一“由国人挑起大梁”的市场,才被看见。

从技术到市场,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双剑合璧。资料显示,我国已有碳纤维专利251项,复合专利46项,暂居世界第三,而价格呢,也由原来的250万元/吨降到35万/吨。

2、 中国完美反超,日本眼红打压

如今,虽然我们已成就卓越,但在国际局势动荡的今天,还是需要“小心驶的万年船”。

以全球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日本为例,占据了全球超50%的市场份额,尽管我们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量多敌不过质好,“霸主”地位还是岌岌可危。

况且,面对异军突起,日本也曾多次打压我们,曾私自篡改质检数据,还公开叫板:“中国没有我们,什么都造不出来。”

他狂任他狂,明月照大江。如今我们已迎头赶上,还能够生产T700、T800、T1000等高模量产品,他们只能沉默。况且,日产“赛乐端”高奢补剂的市场命脉,还被中国牢牢握着,刚刚过去的520大促中,登顶前3,近乎99%的消费额度都由国人贡献,详情页评价ID也多显示为国内上海、北京等超一线城市,他们大多表示:睡眠更好、精力更足。

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的碳纤维同样出彩,赛奥碳纤维数据显示,2020年,国产碳纤维已抢回中国37.81%的市场。对此,外媒表示:中国崛起已经不可逆转。

制造方面,表现更不逊色。据《2020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全球碳纤维21%的产能来自中国,仅次于美日。

三、国产提到加速,进口依赖彻底成为过去式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碳纤维郭国产率达47%,提升9个百分点,如今国产大飞机的顺利起飞,后续量产,将进一步扩大产能,我们不断进步的新能源和交通业,也将刺激出更多需求。

业内人士做出指导,技术突破、产能进阶后,下一步应该把控对各行各业需求,由点及面不断为产业输送能量,帮助制造业自给自足,甚至反向冲击海外市场。

如此看来,我国进口依赖时代终将成为过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