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说:4000点前的这个震荡很重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三个原因。
原因①----这是市场指数突破“十年大箱体”后的一个回头确认突破动作。
此处的震荡,只要大盘指数不再回到前期“大箱体”中,后面就还会再起新高。
虽然,在沪指日级上看,这个震荡回头确认的动作,波幅比较大,盘中的多空博弈也比较激烈,市场情绪的起伏也比较大,但是,拉长时间(用10年来的大框架走势)来看,短期的这个折腾,其实还是比较“柔和”的(你可以把周级图缩小到2015年---现在来看),也可以说,是比较强势的震荡。
只是因为我们短线在这个历史节点的亲身经历当中,过几天,就遇到一根大阴K线的突然下跌,感受上就会更加惊心动魄、更加强烈一些。
所以,从一个大的历史框架演变角度来看现在的这个震荡过程,是属于良性的,正常的。
它只是一个更大级别的趋势上升浪中,激起的一朵“浪花”而已。
从技术上来讲,
当突破确认了一个“箱体”之后,
后期,空间拓展的幅度大小,通常会与前一个“箱体”大体相当。
如此计算的话,
前面的“十年大箱体”是2440点---3731点,箱体内幅度是53%。
下一个空间幅度,3731点向上拓展53%===5708点。
而在这新的空间里,可能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来折腾。(也就是到后年,2027年的9月之前)
当然,这只是技术上的一个大概的测算。
实际情况,还是要根据市场变化一步步走出来。
问题是,我们现在正身处于这个震荡之中,应该怎么做?这才是关键!(这个问题,后面会聊到)
原因②----这里震荡过程中的换手量级具有历史性。
在指数刚刚突破“十年大箱体”时,就放出历史性成交换手量级,这不是一种“能量释放”现象,而是一种“能量虹吸”现象。
投资(或投机)资金都是“嗅觉灵敏”的。
哪里有“肉”吃,就会往哪里汇聚。
最近这三个月时间里,资金明显在往股市里不断汇聚,这说明股市里的赚钱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这种潜在的资金力量,当市场出现震荡时,往往会阶段性退一次潮;(阶段性退潮==阶段性震荡)
但如果在阶段性震荡时,资金的阶段性退潮现象反而不明显了,这就值得注意!
股市毕竟是资金的博弈场。
资金汇聚的越多,越会是水涨浪高。
但是,这里的震荡目的,“市场先生”也很明确,就是要清理获利丰厚的持仓。
这里的换手大,也说明市场在4000点前的这个震荡过程中,是要尽可能多的促使、迫使更多的股民进行持仓切换。
短线,大阴K线的手段已经用过了,清洗效果如果还不满意的话,
那么,下周里,不可避免的,震荡有可能再次加剧。
比如,出现连续几天的阴跌动作。直接逼近48日线的支撑,或者最后再下破一下48日线,加剧盘中恐慌情绪。
但只要沪指不再回打到原来的“大箱体”里,就不影响市场中期趋势的发展。
所以,下周若连跌几天,再“一阳吞多阴”,技术上短期系统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比如,沪市日级上,2148通道的多头,在震荡中暂时来看,能够继续保持的概率还是比较大。
同时,MACD指标还会延续目前的回0走势。那么,市场指数的下一次上涨,应该就是在指标“回0爆发”的节点时。
从沪指、深指、创指三个市场的周级上,明显看到,自8月底以来的四周时间里,换手都是创出历史新高的量级。
这说明进场的新资金是庞大的。
所以,市场不缺资金,缺的只是信心。
什么信心?
这次牛市与国家实力地位的增强,会相辅相成!
(二)
需要注意的是------短线的市场震荡,可能会越来越激烈。
从短期技术上看,
(沪指)大盘短期三线(5、10、21三线)聚拢,但指数在放量“断头”,说明短线场内多空分歧加剧了。
看空的,坚决做空;看多的,也坚决做多。
而从结果来看,空方力量是占了优势的,因为,周五收盘,是在短期三线之下。
那么,下周,多方力量在反扑时,空方抛压力量依然会很大。(因为,有短线技术上的压力显现)
而多方力量一旦顶不住,510通道死叉,甚至1021通道死叉,都会陆续出现。
这在技术上,更会增强短线空方力量。
因此,技术上,出现连续几天的阴跌(每天跌的幅度不一定大,但连续下跌),比如,被5日线,或510通道压制着下跌。
这种方式,对市场短线持仓者的心理“杀伤力”会比较大。
“中期调整论”、“牛市见顶论”、“获利了结论”、“快跑逃命论”等等,也许会甚嚣尘上,喊声一片。
而“市场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因为,市场震荡的目的,就是要“抖落”一批获利客,抬高新买筹码的成本。
为后期市场再上涨前,清理掉“隐性做空的筹码”。(隐性做空筹码------现在已经获利不少,后期再涨时就会随时翻身成抛压者。)
既然“市场先生”的目的很清晰、明了,震荡的目标也很明了。
那我们现在正身处震荡其中,也应该知道,这件事是否与“你”有关?
无非就两个答案:
一个,你现在已经获利不少,自然就是“市场先生”的清洗目标对象。
你是“原罪”就在于,你已经获利太多,不管你满不满足,“市场先生”已经对你警惕起来了,所以,震来荡去,就是想“逼你自行离开”。
既然如此,不如“顺势而行”,要么锁利而走;要么切换一下仓位;总之,获利丰厚的仓位,被人盯上了,变动一下,也是一种做法。
但你可能觉得,持有的这只股,目前的价位还不能反映出它的合理价值,所以,你不想动。
不动也可以,但条件是------
①抗击打能力要非常强。
比如,盈利回撤-30%---40%,甚至一半时,你不要暗自懊悔,也不要怨天尤人。(因为,此期间里,可能大盘依然会再创新高,而只是你的持股,跌的比大盘多,涨的也没有大盘强。)
②能够承受长时间的被“被无视,被孤立”。
能够承受从现在起也许3个月,也许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的下跌“挖坑”过程。(注意!这期间,市场大盘可能还会一再创新高,但只有你的持股越来越弱。)
之所以这样讲,也很现实,因为,这几个月里涨幅很大的个股,一旦调整起来,技术上,可能需要等待梳理、化解中期系统里的多层级“八爪乖离”,之后,才有可能再起新的上攻浪。这就需要时间,而且也需要一定的下跌空间来承接抛压筹码的倒手。
再一个,你现在没有获利,或者只是微利,甚至还是亏损的,那就不是“市场先生”的清洗目标对象。
其实,你只要安静的待着,看着,别人跑来跑去,就好了呀!
但是有人说,“我害怕呀!”
这就是典型的“股民三怕”------“怕获利变没;怕盈利变亏;也怕卖掉踏空”。
但是,如果你获利了,但只是微利,也许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的持仓股,还没有成为“市场先生”的“宠爱品种”。(所以,你得多些耐心)
如果你没盈利,甚至还有些亏损,“你是光脚的,怕什么怕?”,又不是“市场先生”盯上的清洗目标对象,说白了,只是因为你“思涨心切”,搞的自己忐忑不安,坐卧不宁而已。
“猎枪并没有瞄准你,而你自己害怕在跑S线”。(不如,静下来,坐下来,跑来跑去反倒容易被“流弹误伤”。)
总之,
如果你是这次“市场先生”盯上的对象,最好的应对,就是“动比不动好”,不要“一毛不拔”。
有时,在盘中择机把仓位切换一下,也可以。(现在是大数据时代,获利丰厚的账户,打死都不动一下,是容易被关注到的。)
比如,还是在车上,但在适当时机,换个座位,也可以。
再比如,这几天,有个很多人关注的品种连涨之后,解套了的人和获利多的人还不想走,周五时就突然打个跌停。
“过去有些资金主力重在控制自己的盈利变化;现在有了数据+新科技加持后,就开始考虑控制别人的盈利变化。”
如此发展下去,博弈逻辑就变成了-------控制自己的盈利,不如控制别人的盈利;控制了别人的盈利,自己的盈利才能是无限的!
现在的市场里,已经初现这种苗头,
这一点,可能需要大家都来反思、反思。